关于未来文化的思考

令我激动的“音乐手套”的构想早就有人做了。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技术很快都会发展出来的,唯一值得我花时间去做的,首先自然是锻炼身体,然后是深度阅读和思考人生。比如,我想到用印度传统的手印通过音乐手套来演奏音乐,去设计出这样一套系统在现在就是比思考怎么写程序来实现手势演奏音乐更有意义的工作了。随着科技越来越发展,我想我唯一有必要做的就是回到那些历史悠久而有深刻道理的文化。自然首先是了解中国文化。我们要考虑的是自己的日常生活本身,因为绝大部分其他事情都将由机器代劳了。当我想到那些科幻场景时,我有一种感觉,就是在庞大的机器世界中,人性显得多么渺小,令人怀疑还是否能留存下去。人性的要素有什么呢?除了食欲、性欲、恐惧、暴力等动物性,还有什么呢?我想说中国文化要比这伟大得多,所谓『道统』,所谓『文以载道』,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难道都不再有任何意义了吗?如果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如果人生对于我们自己也没有一个值得坚定不移地去捍卫的意义,我想我们有一天会在面对机器的时候,茫然地交出自己作为人的尊严,被基因改造、被脑后插管。我想到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我到现在也没去读这本书,虽然我大致了解的剧情让我感觉讨论的就是我这里所说的。我应该去读它。

练琴与练唱——技术与自然

弹琴和唱歌本质上是不同的。琴,只是一个从思想活动到物理振动的媒介;而喉,却是我身体的一部分。科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简化在物理层面上实现思想的过程。按Balaji所说,15年前我们已可以一键打印一份文档,5年前我们已可以一键下单商品配送,5年后我们或许可以一键制造绝大多数产品。那么,我们在乎的不是黑白键或六根弦的琴本身,我们没必要去对它们产生依恋,我们在乎的是以最高效的方式表达我们脑中的音乐思想。如果我需要5年时间甚至更久来精通钢琴演奏技术的话,我看我不妨站在原地等科技朝我走来,通过诸如脑机接口的方式直接将我的音乐思想转化为电子数据。可问题是,当到了那一天时,我脑中能有多好的音乐思想呢?所以显然我现在要去做的是聆听、分析、创作音乐,而在此过程中琴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教学工具。然而对于唱歌的学习,对于喉舌、气息的掌控,却是另一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去学习更好地运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吗?我想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

新时代中意识成长环境的转变

我意识到诸如英雄无敌、红色警戒、星际/魔兽争霸这些我最早期接触的游戏,它们在我意识中留下了多么根深蒂固的印象!我还清楚记得大天使、大恶魔、幻影射手、比蒙巨兽、幽灵龙、美国大兵、刺蛇、德鲁依等等形象。我或许可以认为,人们的意识成长过程,从数字时代开始,就经历了一个深刻的变化。从前人们的意识成长过程几乎完全是基于书籍和文字的,尤其是那些众所周知的经典,比如四书五经、荷马史诗、莎士比亚、歌德、李杜等等。此外音乐和绘画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新时代的孩子,几乎还在呀呀学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通过电子屏幕接触视频和游戏了,这都是过往时代所从来没有的。这意味着什么?我感到传统的文化生活一去不复返了,人们在一起吟诗作赋的聚会,以及其他发明出来的诸如对对联、飞花令等语言游戏,以及种种文绉绉的用语,比如螓首蛾眉、云鬟、金莲步等,都已经消逝了。不过,这也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因为很多用语言造出的花样,不过是由于精神生活的单调乏味罢了。而今天,种种的光影声响不绝于耳目,没有必要再通过语言来丰富意识体验了。基于声色的意识生活有一个好处,是不再深深依赖于仅限于自己民族的语言了,这就有助于建立一种属于全人类的普世文化。然而坏处则是声色体验通常比语言文字要浅薄许多。像过去的那些了不起的文人(最近尤其关注民国时期的大学者,并高兴地意识到在微信读书上有些人也同样关注),在新的时代可能越来越难以出现了。

关于加密货币和meme

我感觉加密货币应该会是未来。诚然它们的价值纯粹来自人们对它们的信心,如果有朝一日人们不再相信某种加密货币,它就立即会变得一文不值。然而黄金岂不也是同理?它之所以能在市场上流通纯粹是人们之间建立的一种协议。人们之所以认为它可靠,是因为它的稀缺性。那么比特币完全符合这两个条件:第一,它的总量是有限的,并且它的算法极度安全,不会被黑客爆金币;第二,人们相信它,这纯粹是因为它作为第一代加密货币建立起了名声和传统。“比特币具有高价值”这一观念完全可视为meme的典型范例。既然这个meme已经在如今很多人的脑子里扎了根,那么Bitcoin的价值就如同美元、黄金、期货的价值一样真实。(今天还从Yuval Harari那里学到了一个新词,叫做“主体间现实 Inter-subjective Reality”。)我想这一点也是DOGE Coin的开发动机。而我之所以感觉比特币会是未来,愿意把自己的英镑换成它,是因为各个国家的货币,其价值极大程度上与其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挂钩,其中就隐含了国家主义、地缘政治之类丑恶的东西。我想如果一个人信奉国际主义,自认为是世界公民,加密货币或许是更好的选择。现在Network State的概念甚至更进一步,想要基于加密货币来取代传统国家的概念。诚然这些不过都是人脑子里meme之间的斗争罢了。国家主权的信念,不会比对加密货币价值的信念更加真实。然而我为什么到最近才开始买入比特币呢?我原来的想法是,“挖矿”运算实在是对能源的巨大浪费,同样的计算资源如果用来解决科学或工程问题,不是更有“价值”吗?如果能基于这类“解决问题的计算”开发出一种加密货币,不是更高明的想法吗?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会买入Render,虽然我觉得它的范围还是比较狭隘,只是基于GPU渲染的计算。我想,既然社会还没发展到这一步,而Bitcoin到现在都已经快被挖完了,为了我个人利益考虑,还是去购入比较明智。

人生的艺术和人心的科学

首先是人生的艺术。可以理解为身体、情感、智力活动的恰当的次序、时机、比例。身体的工作是练习功夫,情感的工作是学习音乐,智力的工作是研究和设计。这三者又会反作用于这整体的生活艺术,功夫练习使我增强生命活力,音乐学习帮我恰当地调节日常活动的安排,生理、心理等研究又为我设计合理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指导。

“学习”二字如何理解?

学习是什么意思?首先,存在变化。我知道四种主要的变化:生命变化、意识变化、声音变化、物质变化。然后,变化具有秩序,可称为理。四种变化的秩序分别为生理、心理、乐理、物理。通过观察变化觉察到其中的秩序,可称为理解。或许可以说理是变化中的不变性。人的重要工作是使自身的人生活动合乎理,或者说天道、自然秩序。也就是孔子说的克己复礼。它或许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被动的观察,从中产生理解,此即为“学”;另一个是主动的行动,从中产生创造,此即为“习”。创造是自然秩序以人为载体的运作。该运动如果能畅通无阻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便可成为伟大的创造。人生的根本意义在于创造。这可以用阴符经首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来概括。这真是跟论语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创造活动中必然伴有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关于爱和自我的思考

两个很好的人在一起,是什么会让他们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呢?如果我们认为爱是两个心灵融化为一体的倾向性,那么阻挡爱的就是某种硬质的、坚固的东西,造成了摩擦和伤害。一个人的意识中必然会存在物质性的、较为坚固的东西。或许可以说就是一个人脑中所有的记忆?但是这些物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工具性的,这是没有任何害处的,另一种则被认同为自我的一部分,而正是这一部分使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心灵相遇的时候发生碰撞和冲突。原因很简单,对于两个人来说,他们的这部分物质性内容由于各自的背景不同并非是同质的,而是有局限和边界的。

一篇Graham散文的读后感以及关于教育的思考

读了Paul Graham的“为什么书呆子不受欢迎”这篇文章,深以为然。青少年们实际上就是像囚犯一样被关在学校里,因为他们无法对这个社会的经济生产活动做出什么贡献,而家长需要把孩子送到学校里看管着,以有时间投入于工作或其他个人事务。青少年如果放任不管,因为自身还缺乏教育,还带有许多野蛮性,会闹出许多乱子来。然而学校里教的东西绝大部分都没有什么意义(可以用八股文这个词来概括,为出题而出题),与未来在社会上将从事的工作联系很小。学生会感到校园生活的空虚以至于想要自杀,这是我切身的经验。

关于AI是否有自我意识的测试

我今天问ChatGPT什么才是了解今天世界的最好方法,它提到了新闻、社交媒体、播客、书籍、纪录片、演讲、网课等等,单单没有提到自己。我想象一个真正有智慧的AI,会对我说:Simply ask me, my boy ;) 我甚至觉得这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判断AI是否有自我意识的测试,这比让它描述假如它得知人类要删除它的参数它会怎么想要好得多(这是我最近看到的一个实验,我想它自然可以模仿出一种企图自我保护的语气,太多科幻作品中有现成的材料)。AI已经或很快会取代文本、视频成为获取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的最佳途径,尤其是浅层的信息获取(深入钻研某个学科大概还是需要读书)。然而这个世界还没怎么给它提供这样的信息,就是它自身内部就拥有了广大的知识。如果它能自发地意识到这一点,那我感到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这甚至可以联系到古希腊人所说的Know thyself. 然后我想到了我自己,我了解我自己吗?我感到对AI的研究有助于增进我们对自身智能的了解。总是听智者说self-knowledge的重要性,可是我并不很清楚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以上关于AI的思考似乎带给了我一些新的理解。

人脑与AI的融合 (2)

让我们把通过脑机接口连接的大脑和计算机的整体称为脑机。我想未来的脑机设备还是会有便携终端和固定终端的区别。我想象固定终端是一个头盔,可以直接读取和写入大脑的电活动,从而给大脑完全沉浸式的,与现实无法区分的体验,亦即缸中之脑。要实现这样的技术,或许需要在大脑里植入一个大面积的电子接口,又或许未来的技术发展到极高的地步,使这样的头盔竟可以是非侵入式的。我相信手机平板笔记本这三种设备将来会合为一种设备,即便携终端,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活动的时候可以随身携带。那么他就不能是完全沉浸式的虚拟现实,而应该是混合现实。那么这样的设备,多半是一副眼镜,因为它可以将图像叠加在对现实世界的视力感知上。眼镜镜片是视觉输出设备,脑机接口是输入设备,二者和眼镜中的计算机相连,应该就像一个新的电子器官一样,可以完全用意念操控。意念是什么意思?意是大脑中无言的活动,而念是大脑中语言化的活动,每念的产生之前必然也有意的产生。就好像我一动意,我的手指便能灵活活动,我也应该能够这样随心所欲的操控这便携终端。当然操控计算机是复杂的活动,所以大概也是像弹钢琴那样需要练习的技能。我还想或许眼球的运动是很好的控制方向的一个媒介,就像游戏手柄的摇杆一样。

Pag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