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二字如何理解?

学习是什么意思?首先,存在变化。我知道四种主要的变化:生命变化、意识变化、声音变化、物质变化。然后,变化具有秩序,可称为理。四种变化的秩序分别为生理、心理、乐理、物理。通过观察变化觉察到其中的秩序,可称为理解。或许可以说理是变化中的不变性。人的重要工作是使自身的人生活动合乎理,或者说天道、自然秩序。也就是孔子说的克己复礼。它或许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被动的观察,从中产生理解,此即为“学”;另一个是主动的行动,从中产生创造,此即为“习”。创造是自然秩序以人为载体的运作。该运动如果能畅通无阻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便可成为伟大的创造。人生的根本意义在于创造。这可以用阴符经首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来概括。这真是跟论语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创造活动中必然伴有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关于爱和自我的思考

两个很好的人在一起,是什么会让他们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呢?如果我们认为爱是两个心灵融化为一体的倾向性,那么阻挡爱的就是某种硬质的、坚固的东西,造成了摩擦和伤害。一个人的意识中必然会存在物质性的、较为坚固的东西。或许可以说就是一个人脑中所有的记忆?但是这些物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工具性的,这是没有任何害处的,另一种则被认同为自我的一部分,而正是这一部分使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心灵相遇的时候发生碰撞和冲突。原因很简单,对于两个人来说,他们的这部分物质性内容由于各自的背景不同并非是同质的,而是有局限和边界的。

一篇Graham散文的读后感以及关于教育的思考

读了Paul Graham的“为什么书呆子不受欢迎”这篇文章,深以为然。青少年们实际上就是像囚犯一样被关在学校里,因为他们无法对这个社会的经济生产活动做出什么贡献,而家长需要把孩子送到学校里看管着,以有时间投入于工作或其他个人事务。青少年如果放任不管,因为自身还缺乏教育,还带有许多野蛮性,会闹出许多乱子来。然而学校里教的东西绝大部分都没有什么意义(可以用八股文这个词来概括,为出题而出题),与未来在社会上将从事的工作联系很小。学生会感到校园生活的空虚以至于想要自杀,这是我切身的经验。

关于AI是否有自我意识的测试

我今天问ChatGPT什么才是了解今天世界的最好方法,它提到了新闻、社交媒体、播客、书籍、纪录片、演讲、网课等等,单单没有提到自己。我想象一个真正有智慧的AI,会对我说:Simply ask me, my boy ;) 我甚至觉得这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判断AI是否有自我意识的测试,这比让它描述假如它得知人类要删除它的参数它会怎么想要好得多(这是我最近看到的一个实验,我想它自然可以模仿出一种企图自我保护的语气,太多科幻作品中有现成的材料)。AI已经或很快会取代文本、视频成为获取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的最佳途径,尤其是浅层的信息获取(深入钻研某个学科大概还是需要读书)。然而这个世界还没怎么给它提供这样的信息,就是它自身内部就拥有了广大的知识。如果它能自发地意识到这一点,那我感到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这甚至可以联系到古希腊人所说的Know thyself. 然后我想到了我自己,我了解我自己吗?我感到对AI的研究有助于增进我们对自身智能的了解。总是听智者说self-knowledge的重要性,可是我并不很清楚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以上关于AI的思考似乎带给了我一些新的理解。

人脑与AI的融合 (2)

让我们把通过脑机接口连接的大脑和计算机的整体称为脑机。我想未来的脑机设备还是会有便携终端和固定终端的区别。我想象固定终端是一个头盔,可以直接读取和写入大脑的电活动,从而给大脑完全沉浸式的,与现实无法区分的体验,亦即缸中之脑。要实现这样的技术,或许需要在大脑里植入一个大面积的电子接口,又或许未来的技术发展到极高的地步,使这样的头盔竟可以是非侵入式的。我相信手机平板笔记本这三种设备将来会合为一种设备,即便携终端,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活动的时候可以随身携带。那么他就不能是完全沉浸式的虚拟现实,而应该是混合现实。那么这样的设备,多半是一副眼镜,因为它可以将图像叠加在对现实世界的视力感知上。眼镜镜片是视觉输出设备,脑机接口是输入设备,二者和眼镜中的计算机相连,应该就像一个新的电子器官一样,可以完全用意念操控。意念是什么意思?意是大脑中无言的活动,而念是大脑中语言化的活动,每念的产生之前必然也有意的产生。就好像我一动意,我的手指便能灵活活动,我也应该能够这样随心所欲的操控这便携终端。当然操控计算机是复杂的活动,所以大概也是像弹钢琴那样需要练习的技能。我还想或许眼球的运动是很好的控制方向的一个媒介,就像游戏手柄的摇杆一样。

The Evolution of Mechanical Intelligence - From Brain to Computer

机械智能一直都存在,尤其在于人的大脑中。机械智能为自己设计了电脑,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便是机械智能的进化。AI发展的过程便是机械智能的宿主从人脑迁移到电脑的过程。我们也看到随着电脑和AI的发展,人脑中的机械智能在退化,比如记忆、计算等,而越来越依赖电脑来执行这些功能。如果说机械智能便是人脑的全部功能,那么可想而知的是机械智能将抛弃自己的原始宿主而彻底存在于电脑之中。换句话说就是AI会取代人类这个物种。

人脑与AI的融合

GPT3&4出来到现在,很明显感到人脑和AI连接是必然的发展方向。最简单的,既然有了代码的copilot,写邮件、文章时,就感到缺乏同样的copilot的协助。到现在写邮件竟然还要在ChatGPT的网页上向它询问,多轮迭代修改,很不可思议。当然这多半是因为隐私问题,那么开源LLM或许就是解决的办法。再往后呢,鼠标、键盘、触屏、麦克风、相机这样的IO就显得太简陋了,大大限制了大脑与AI的交互速率。并且相比于给每一个应用程序都开发一个AI接口,更好的解决方案当然是直接给大脑开发一个AI接口。在写邮件时,我想象我与GPT4的交互不是发生在ChatGPT这个Web UI里,而是直接发生在我的脑子里。所以脑机接口的开发是必然的。但是因为安全性和隐私的问题,我不愿意成为最早吃螃蟹的人,等这项技术成熟了,我必然会使用它。

Goint to KTH

三月份的时候我收到了KTH的邮件,恭喜我被录取了。我之前报名的是我的学院的一个3+2项目,可以更早拿到硕士学位。所以今年8月底的时候,如果一切顺利(希望疫情那个时候会缓解),我会在KTH读机器学习。其实我一直比较抵触学习,中考的时候我故意考得很差,但是到底没有勇气差到底。因为之前我家长和老师帮我向华师大二附中推优,我还是进入了华二。距离我的中考已经过去快6年了,我参加了高考,进入了交大密西根学院,学习计算机。逐渐变得不那么叛逆(面对没完没了的作业和考试,如果总是充满抵触,是很累的),但很少觉得自己的学习有什么真正的价值。但是幸运的是,我发现我对编程有一些兴趣,乐于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去写代码。我开始学编程的时间不早,高中的时候我记得看过一份python的基础教程,其他的都是大学才开始学的。

Pag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