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的终结?

关于我周末在 YouTube 上的 Google Talks 看到的一个关于抗衰老最新研究的一个演讲

衰老是一种疾病吗?这种疾病是可治愈的吗?据 David Sinclair 所说,现在最新的科研成果找到了衰老的原因,找到了衰老的度量方法。科学家们成功地加速了实验小鼠的衰老,他们说,如果你能加速,你就可以减缓。

衰老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是否可以谈论一副画的“衰老”?当一幅画衰老时,它变得模糊,失去了色彩的分化。所以,是否可以说,衰老的本质是信息的丢失?我们在高中背过的姚鼐写的《登泰山记》中有一句话,“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在时间的作用下,信息似乎永远在流失(当然,有更多的信息在诞生,比如最新的科学发现,我们讨论的是同样的一组信息,比如一幅画,比如一个人体内的基因组)。这是否就是“熵”的思想?说一个人衰老,意味着什么呢?他的肌肉在萎缩,他的记忆在丧失,他的视力在退化,他的思维在衰弱。一个人的衰老,肯定不是因为细胞的衰亡(细胞永远在分裂和死亡),而是由于储存在每个细胞中的遗传信息的变化。

这就是这个演讲中我接收到的最主要的思想。事实上,基因是数字化(digital)的。与计算机的0/1编码不同,DNA序列采取A、T、C、G四元编码。数字化的信息存储,据 David 所说,意味着信息是难以漫失的。相比之下,所谓的“表观遗传信息”(epigenetic information),采用的是模拟的(analog)信息存储。这意味着,某一结构具有上百万的状态空间,而非2或者4。那么一方面,这种存储方式相比数位存储当然需要少得多的空间。另一方面,它也更容易“变质”,它的结构的轻微改变就会使自己表示的信息发生改变。于是,表观遗传信息就发生了流失。我想到,我们学过,模拟电路是可以计算微积分的,通过放大器和电容。但是为什么当我们要求精确的数字时,我们采用数字电路呢?就是因为电压和电流的不确定性太大,而零和一的二元状态就要可靠得多。

David 在演讲中提到的表观遗传结构是组织蛋白,它有调节基因表达的作用。David 说,在染色体结构中,DNA分子缠绕在(或许是特定种类的)组织蛋白上,这部分基因就会被沉默,而没有被缠绕的基因就会表达(如图所示)。Full-width image在这样的机制下,虽然所有的细胞中都有同一组基因,它们却可以分化成为神经细胞,肌肉细胞,骨骼细胞等等。那么,当组织蛋白中所保存的信息流失时,会发生什么呢?细胞的分化就会变得模糊。David 说,视力之所以会退化,是因为当表观遗传信息流失时,组织蛋白的缠绕变得松弛,不该表达的基因表达了出来;视神经的角色“模糊”了,它可能变得有些像骨骼细胞或者其他什么细胞,当然就无法很好地执行自己的功能。这说法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也引出了这个问题:如果可以在外部用数字电路储存人体内以模拟方式存储的表观遗传信息,随着时间的移动,这些信息极少发生流失,那么,当人体内部的表观遗传信息已经越来越变质,体现在外部就是人体越来越衰老时,一个人是否可能读取外部的备份,从而让自己的身体恢复年轻呢?这就是 David 在演讲中讨论的主旨。他假设,读取一次备份可以让身体保持十年的年轻,那么,读取的次数有上限吗?3次?3000次?这是他所说的“interesting question”:人是否能摆脱衰老,直到一个人被意外夺去生命,或者他(她)自愿放弃生命?

我们生活的时代真是前所未有的时代,科学和技术让“魔法”成为可能。很多人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有的古人们,你们怎么能想象得出我们今天的生活?翻翻那些书吧,想想书中描述的世界,想想书的作者所处的那个世界,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的确完全是另一个世界。我们几乎已不能想象没有手机和电脑的世界是怎样的,我们也几乎不能忍受这样的世界。计算机在智力上超越人类,基因可以被编辑,全新的物种可以被创造,人的思维可以被读取,工程师在试图融合人脑和计算机。衰老是不可战胜的吗?先例也是存在的:道恩灯塔水母(Turritopsis nutricula),它可以在到达成年之后将自己的细胞复原回幼年时的状态。Full-width image

我的问题是:如果科技真的可以允许人在身体上返老还童,该怎么面对一个人的心理的衰老呢?该怎么面对不计其数的对于欢乐和痛苦的记忆,怎么面对悲伤、孤独、心理上的疲倦?一个人会乐于永生吗?